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星期一在天津隆重開幕,而新聞中心已於28日正式啟用。經過嚴格選拔,900餘名來自天津各高校的志願者以19:1的競爭比例脫穎而出,為近3000名中外記者提供全方位服務。學生志願者在接受採訪時,分享了服務心得與文化傳播願景,展現出天津青年的熱情與擔當。 天津外國語大學英語筆譯專業研一學生王晨窈,目前服務於智慧生活展區的「紙鳶漫遊」項目。該活動巧妙融合天津傳統「風箏魏」工藝與現代數字技術,參觀者只要通過拉動收放線繩,螢幕上的虛擬風箏便能「穿越」時空,南宋畫家趙伯駒《青山樓閣圖》中的千年風光亦隨即展現眼前。 王晨窈表示,在接待參觀者時,需要靈活調整講解內容,「中方參觀者更關注這一專案如何與天津文化相融合,以及展品圖像的題材來源;而外賓則通常更注重其背後的文化內涵、象徵意義及深層寓意。」為此,她提前研習了風箏魏的歷史淵源,並對《青山樓閣圖》等文化元素做譯前準備。 她認為,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與臨場反應能力是成功入選的關鍵。「除了語言技能,更要以微笑和熱情迎接每一位來賓。」儘管志願者崗位實行隨機分配,但組委會會綜合評估每個人的語言能力、形象及應變能力進行調配。 另一位志願者何夢妍同樣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,現為英語專業大三學生。她被分配至綜合服務中心,主要負責失物招領、多語種資料發放、現場諮詢及留言簿管理等工作。據她介紹,所有志願者均提前兩至三個月接受了系統培訓,內容涵蓋禮儀規範、急救知識及多語種標識應用等多個方面。 新聞中心開放四天以來,何夢妍表示,詢問最頻繁的是演播廳的具體位置及路線指引。儘管工作繁忙,她認為這段經歷極大提升了臨場反應與語言即時轉換能力,「這些都是課堂難以獲得的鍛煉」。作為本科生,她在與研究生、博士志願者共事中受益匪淺,「我結交了許多優秀夥伴,也從各行業工作人員那裏拓寬了視野」。 儘管並非天津本地人,何夢妍都深切感受到全市乃至全國對本屆盛會的高度重視。「各方全力以赴,希望向世界展示天津與中國的良好形象。」她認為,青年志願者通過團結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,不僅提升了個人能力,更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上合精神的內涵,為峰會的順利舉辦注入青春動能。